首页 > 红色广东 > 地方新政 > 韶关六大举措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韶关六大举措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4-14【字号:


位于韶关五里亭的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内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仁化双峰寨。1928年,700多名农军坚守堡垒英勇抗敌长达10个月。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地处广东省北部的韶关,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古有“据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粤北军事重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粤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转战于此,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丰富的红色遗迹和精神财富。韶关也因此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

  根据2016年出版的《广东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名录》中,韶关市重要红色遗址达37个之多,位居全省首位。今年,韶关市文化部门对该市1919—1949年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了深入普查,结果显示韶关全境现有红色革命遗址287处,其中重要事件发生地102处、机构旧址85处、纪念性建筑42处、战斗遗址23处、名人故居14处、烈士墓地21处。

  红色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省唯一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已在仁化县城口镇启动建设。根据中央、省的要求和部署,近日,韶关市召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切实把革命遗址保护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把红色旅游发展好,努力把韶关建设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播高地、红色旅游目的地,不断实现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为韶关主动融入“珠三角”、实施振兴发展和精准脱贫攻坚提供丰富资源保障和强大精神支撑。

  北江农民暴动成为广东第二个农民运动中心

  韶关是我们党和军队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孙中山先生两次在此誓师,韶关遂成北伐大本营。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北江地委组织的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成为起义中唯一的地方革命武装,将韶关革命斗争汇入全国革命斗争的洪流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2月至1928年2月,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粤北活动近两个月。期间,起义军开展农民暴动,实施练兵,并取得“坪石大捷”,韶关成为朱德28字游击战方针的形成地和湘南起义策源地。朱德在曲江(今浈江区)犁铺头还与毛泽东派来的代表何长工取得联系,为其后朱毛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韶关地方党组织积极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和发动了曲江、南雄、仁化、乐昌等县的武装暴动,北江农民暴动成为广东农民暴动的重要地区和主要组成部分,是继东江海陆丰后的第二个暴动中心。其中仁化暴动中的双峰寨战斗被称为“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共和国六位元帅曾在韶关战斗生活过

  1927年后,红军在粤北的革命活动,贯穿了红军从初创到发展壮大、从长征到南方游击战的全过程,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六位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

  1929年和1930年,毛泽东、朱德曾两次率红四军游击南雄;1929年和1932年,彭德怀分别率红五军、红三军团转战仁化、南雄;1931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红七军以建立北江革命根据地和向中央苏区挺进为目的,从广西左右江转战经过粤北数县,在乳源梅花镇(今属乐昌)打响了有名的梅花战斗,毙伤国民党湘粤军1000多人;1932年7月,朱德、毛泽东曾率红军主力与彭德怀、林彪、王稼祥、聂荣臻等红军主要领导亲临南雄,指挥了有国共双方3万多人参与的水口战役,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粤军,保卫了中央苏区南大门。

  长征期间,韶关是红军主力部队在广东主要经过地,留下了著名的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地遗址。长征初期,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红军领导人率领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先后经过南雄、仁化、乐昌、乳源,经过一系列战斗,连续突破了国民党设置在粤赣、粤湘边的三道封锁线,使主力顺利通过广东向湖南方向挺进。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二十四师等红军部队,在陈毅、项英的领导下,突围到以南雄油山为中心的粤赣边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身处危难却斗志弥坚的陈毅在梅山游击区写就了伟大的革命诗篇《梅岭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是省委所在地和抗战中心

  韶关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所在地,留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红色祖屋”。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国民党党政军机关迁到韶关,韶关成为战时省会、广东抗战后方,也是广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为便于工作开展,中共广东省委也迁来韶关,在此领导全省乃至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4年之久,对韶关乃至全省,在建立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和建立中共地方组织、培养党的干部、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领导抗战文化、支持国民党军展开粤北会战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1月韶关沦陷前后,广东省临委领导的东江纵队北江支队、西北支队挺进北江。随后韶关各地先后建立了多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北上的部队相互配合,在粤北宣传发动民众抗战,深入敌后、挺进前线,不断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开展武装斗争英勇战斗迎来新中国诞生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韶关各级组织不断恢复和重建,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争取和平与准备革命战争的方针政策,组建革命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1946年,在韶关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的粤北支队800余人,北撤山东烟台。当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全面反革命内战时,粤赣湘边和滃江地区隐蔽的武装人员,纷纷走出山林,以反内战、反“三征”为口号,动员组织群众,组成多支武装部队,积极开展革命武装斗争进行有效反击。

  1947年后,韶关地区先后成立中共五岭地委及其所领导的“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中共滃江地委及其所领导的“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先遣支队”,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战斗中,中共韶关各级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军民配合,为解放韶关乃至全广东作出了贡献。

  ■延伸

  全面保护,重点利用,突出主题,形成亮点

  不忘初心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

  韶关的红色历史,见证了党和军队成长壮大的革命历程,是我党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和地方坐标。近年来,韶关市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纪念设施的相继修复和建设利用,对于继承革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韶关所有县(市、区)被中央老区办首肯为革命老区县,南雄还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韶关的红色资源,韶关市将围绕“全面保护、重点利用、突出主题、形成亮点”的整体思路,着力做好六篇文章:

  一是深化普查成果,建立“红色档案”。下一步,对普查确定的遗址遗迹逐个做好修缮保护的设计方案,做出红色遗址的分布图、路线图、全景图,给每个遗址建立“一址一卡”档案。

  二是建好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打造“红色基地”。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积极推进纪念馆建设工作,力争2019年4月份建成开馆。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为轴心,未来3年内,仁化、南雄、乐昌境内的长征遗址要加快修缮,在全市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长征文化遗址群。

  三是推进修缮保护,刻画“红色印记”。明年起,采取“颁发身份证、划定保护区”的办法,对全市红色遗址进行命名保护,全面铺开,做到一个不漏。对亟需修缮的10个重要遗址做好设计方案,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对于规模较小、历史背景一般的红色遗址,也要加强保护,使之成为“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四是组织历史资料汇编,完善“红色族谱”。组织党史和文化部门广泛收集现存遗址的历史资料,汇编成册。组织撰写红色故事集,对现存遗址进行文化梳理,为下一步的活化传承和利用奠定基础。

  五是抓好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组织编写《韶关红色故事集》,将重要遗址列入党校实地教学点、纳入中小学校乡土教材和校外活动基地,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泛开展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六是做好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开发“红色产业”。配合省完成好《广东省“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现状普查报告》,结合全域旅游,做好全市红色旅游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点、旅游镇、旅游线,积极引进红色旅游开发项目,不断完善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打造全省“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关

  今年韶关重点推进保护利用遗址

  1.中共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

  1941年春,中共粤北省委自始兴红围迁往韶关五里亭牛斗冲民房,在艰苦条件下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斗争。

  2010年,省市组织对该旧址进行修缮,并在南侧新建“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2.浈江区犁市当铺——韶关犁铺头朱德练兵旧址

  1927年12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移驻犁市,组织部队训练、帮助恢复当地农会,两次配合农军发动西水暴动,痛歼反动民团,并总结和形成了28字游击战方针。犁市当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武江区南昌起义军韶关驻地旧址

  1927年12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从仁化奔赴曲江(今韶关城区),计划南下支援广州起义时,曾在武江区新华街道武江南社区的西河天主教堂驻扎。

  4.南雄的水口战役纪念公园

  1932年7月8日至10日,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等中央红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与国民党粤军陈济棠部13个团于南雄水口圩一带激战三天两夜,并取得胜利,使中央苏区南翼长时间得以安宁。水口镇政府在水口战役战场旧址上建立“水口战役纪念公园”。

  5.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

  红军长征部队到达广东境内时,陈济棠在红军必经的南雄新田、锦陂等地设兵防守。为迅速扫除长征路上的这些障碍,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向驻守在新田的国民党军发动突袭并顺利占领。此战是红军长征部队入粤第一仗,打击了国民党粤军的威风。

  6.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及周边遗址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仁化时,在城口镇成功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留下了奇袭城口、激战铜鼓岭、夜宿正龙街、城口休整筹粮等许多红色记忆。铜鼓岭阻击战,以牺牲100多名红军的惨烈代价,遏制了国民党军,为红军主力在城口休整、安全通过城口一带提供了掩护。

  7.双峰寨保卫战旧址

  1928年3月27日,国民党和当地民团武装包围了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双峰寨,农民自卫军第八独立团第四营营长李载基带领700多名农军坚守堡垒英勇抗敌长达10个月。双峰寨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8.乐昌龙王潭红军长征路

  乐昌龙王潭位于乐昌市东北22公里处。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经过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乐昌五山(龙王潭)、廊田、九峰、黄圃、罗家渡、梅花等地。为纪念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一地区,当地在龙王潭“红色旅游区”境内建造了红军长征纪念亭和纪念雕塑。

  9.乐昌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

  1934年11月6日,长征中红一军团到达位于乐昌市五山镇麻坑村委会麻坑墟,占领了当时作为国民党乡公所的中山书院,并利用其做临时指挥所。林彪在此地侦悉敌情后,即命令红军昼夜兼程抢占九峰山制高点,掩护了后续部队安全通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10.始兴红围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红围位于始兴县沈所镇北村郭屋。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从南雄迁入红围。当年12月,省委在此召开会议决定:中共广东省委撤销,正式成立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始兴红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亮点

  仁化城口镇:

  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打造红色特色小镇

  7月26日,广东唯一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仁化县城口镇正式动工建设,城口镇以此为契机,提出要打造红色特色小镇。近日,随着丹霞丰源温泉项目的启动,城口镇红色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加速。

  城口镇是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为进一步宣传红军长征过境广东的光辉历史,充分保护利用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推进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今年4月,中央批复同意我省在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设立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计划分两年建设,预计2019年4月建成并免费开放。

  城口镇也抓住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开建的这一历史机遇,以“九址一馆一礼堂”等重要红色军事文化遗址为基础,规划建设红色特色小镇。红色特色小镇建设将以温泉度假为产业支柱,打造“红色+温泉+古村”乡村旅游产业链,将城口镇建设成为红色特色小镇示范镇和红色旅游胜地,乃至粤湘赣三省红色教育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韶关还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规划一条以长征纪念馆为轴心、以城口红色小镇为目的地,辐射和带动南雄、乐昌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将南雄“红军入粤第一仗”、水口战役、油山游击战旧址和乐昌五山红军长征指挥所、九峰山战斗旧址、龙王潭景区等重要遗址纳入其中,形成“长征之路”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韶关市红色文化旅游的新增长极。

  撰文:毕式明 沈明礼

  图片提供:韶关市委宣传部

  编辑统筹:李江萍

【www.520chinese.com】